新闻中心
申花处罚20岁新星温竹新,私自踢苏超惹争议,盐城球迷质疑俱乐部格局
年轻球员没有比赛可踢,只能自己寻找机会参加业余联赛?发生在7月初的温竹新事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。这位20岁的申花小将,悄悄代表自己的家乡盐城队参加了苏超比赛,结果却被俱乐部抓到并受到了处罚。
这一事件在盐城球迷中引发了轩然大波,申花的官方微博评论区瞬间被刷屏,大家纷纷指责俱乐部缺乏大局观。而温竹新竟然还手滑点赞了一些批评俱乐部的评论,结果三方都陷入了尴尬局面。
俱乐部坚持说温竹新的行为违反了合同,追究他是没有问题的。毕竟,这位年轻球员在没有报备的情况下,就穿上盐城的球衣出场踢了两场比赛,为家乡队赢得了6分,然而这样的出场明显触碰了规定。职业运动员的合同上白纸黑字写明,参赛权属于俱乐部,主要是为了避免业余联赛的潜在风险,比如球场条件不佳和裁判水平不够。在中甲效力的李新宇,前年想参加家乡的联赛,也必须先向俱乐部请示。
可是,问题在于两边都是有理的。温竹新在申花U21队坐冷板凳,而苏超现场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与预备队的比赛相比,当然是诱人的。他在家乡球迷眼中,正演绎着现实版的热血漫——为地方荣誉而战。然而,球员点赞那些过于激动的评论,实在是不该,毕竟刚处罚完,公开唱反调确实影响职业形象。
如今最让人感到尴尬的是,年轻球员的出路似乎被彻底堵死了。苏超的观众人数早已超过中甲,但申花俱乐部却对此视而不见。温竹新的事件暴露出了青训与业余联赛之间的断层。而在国外,俱乐部通常会将梯队球员租借到低级别联赛锻炼,这是常见的做法。但我们这边的俱乐部宁愿让潜力球员在替补席上荒废光阴,也不愿意放人。盐城的球迷早已准备好横幅,期待温竹新的下一个出场机会,却因申花的处罚而杳无音信。
处罚是必要的,但处罚后总得给年轻球员留条活路吧?他们可不是俱乐部的简单资产编号。明明苏超是一个成熟的锻炼平台,为什么非要逼迫球员去“偷摸”参赛?现在盐城的球迷天天向官方微博施压,俱乐部遭到质疑,温竹新的前途也变得渺茫,这样下去,简直是三方皆输。
足协和俱乐部真的需要好好坐下来思考一下,怎样才能更好地接轨,不要让下一个温竹新也成为制度的牺牲品。